简体中文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日本語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2024年度科普工作绩效自评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一、工作情况
(一)科普工作组织管理情况
1.专职科普部门及领导分管情况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以下简称熊猫基地)为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管理的副局级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在管理上实行“主任办—部门(中心)—科组”三级管理模式。主任办设6个领导岗位,其中主任1人、副主任(含副书记)5人。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内设机构为6个部,名称分别为:党群综合部、动物保护研究部、动物饲养管理部、动物疫情防控部、文旅发展部、都江堰野放繁育研究中心。其中,科普教育组为动物保护研究部下属分支机构,专职负责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科普教育和环境教育工作,由单位分管领导(副主任)统筹相关工作。科普教育组设科长1名,副科长1名,下设6个小组,分别为:活动小组、场馆小组、展示小组、创作小组、志愿者小组、传播小组。
2.科普工作年度工作计划情况
  熊猫基地每年都按要求及时向科普基地管理机构报送科普工作计划、科普活动开展情况、科普资讯、科普工作总结等,制定了科普工作十四五规划,定时  科普工作半年工作计划/总结、年度工作计划/总结的编写,系统全面的对已开展的科普工作加以总结、分析和研究,肯定成绩、找出问题,为下一步的工作提供规划和指导,明确方向、提高效率。
3.科普工作制度建设情况
  熊猫基地科普教育团队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科普场馆、科普活动、科普工作等相关规章制度,包括《科普教育团队管理制度》、《科普场馆工作规范及工作细则》、《熊猫基地科普场馆安全管理制度》、《科普场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科普活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措施》、《熊猫基地科普志愿者管理制度》、《科普教室管理规定》等。完善的规章制度为科室开展日常科普工作提供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指导和规范约束,是提升科普工作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
4.激励和支持科普工作政策情况
  熊猫基地建立科普工作者专业能力及职业素养提升激励政策,每年不定期开展专职科普人员业务培训,对接各大高校、各动物及环境保护机构等,邀请相关领域专家为科普教员开展培训,如自然教育昆虫和植物培训、植物标本制作培训等,提升科普教员团队工作水平及专业素养。同时,基地鼓励科普教员参加各种专业科普培训、学术会议、对外交流等活动,帮助不断提升团队业务水平。
(二)本年度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工作基础情况
1.对外开放及服务公众情况

  熊猫基地全年向公众开放(特殊情况闭园除外),2024年共计开放365天,服务公众1223.03万人次。
2.科普场所情况
  熊猫基地充分利用自身珍稀动物资源优势,在园区内精心打造了多处室内科普场馆及室外科普展示区域,设计制作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展板、科普视频、科普互动装置、科普模型等科普设备设施,配备展教面积超12000㎡。
(1)成都大熊猫博物馆
  成都大熊猫博物馆建筑面积7179㎡,展示面积4342㎡,是一个具有科普、公众教育、展示、展品收集、收藏与保护和学术研究功能的精品博物馆。先后获得“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建筑装饰及设计艺术博览会室内设计十佳精品案例”、2021年度四川省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2021年四川劳动和实践教育10件大事”、“典赞·2021科普中国”年度科普作品提名等奖项。成都大熊猫博物馆2024年共接待游客1043240人次,3D影院和穹幕影院开放电影场次1116场,游客观看量共计约5.59万人次。

(2)熊猫科学探秘馆
  熊猫科学探秘馆占地面积4035平方米,一楼约900平方米为对游客开放的展示区域。“熊猫科学探秘馆”打破了国内同类博物馆普遍采用大量图片以及橱窗、展台实物展示配以文字说明的传统展示方式,引入了国际最新的展示设计理念和高科技展示方式,采取以多媒体展示为主,大幅展板导视为辅的方式,用40个触摸屏,向游客分别介绍了大熊猫繁殖、遗传、营养、内分泌等知识。同时馆内还设有4个迷你影院,滚动播放大熊猫繁育研究、怀孕与育幼、基因资源库以及濒危动物等科普短片。

(3)科普教室
  熊猫基地新区建有科普教室7间,面积约500平方米。用于开展以大、小熊猫为主题的丰富多样的科普活动。

(4)室外科普展示场所
  熊猫基地在熊猫兽舍、熊猫厨房、天鹅湖、游客集散区等室外场所,策划制作有形式多样的科普展板、触摸屏、互动展示模型、互动展示装置等设施进行科普展示,展示面积共计约3050㎡,丰富游客游览体验、传播科普知识,实现科研保护与公众教育和谐统一。

3.场馆及设备升级更新情况
  熊猫基地在2024年度对各科普场馆及设备设施进行了更新和升级,新增科普互动展板80块,园区及博物馆展示优化共70处,其中,新增防鸟撞科普展示区域约1500平米,展示成果被人民日报、央视网熊猫频道iPanda、咪咕、pandapia、成都日报、成华发布等多家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三)本年度开展科普活动情况
  熊猫基地2024年度开展各类科普研学、自然教育、科普展览以及各类环保科普日活动共计500场次,累计线下参与人数32.0550万人次,线上参与人数132余万人次。部分主要科普活动具体情况如下:
1.在基地开展科普活动情况
(1)大熊猫研学体验活动

   1)2024年度面向公众推出了“熊猫侦探1+1”、“我做熊猫营养师”两大研学品牌项目,拓宽了研学活动受众面。2024年开展研学活动242场,直接参与人数6766人。

  2)2024年度,熊猫基地完成四川省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公益示范项目——“小小动物学家培养计划”系列主题活动,共开展六大主题,9场次,共计215人参加活动。

(2)实践类公益活动
  2024年度推出了“大熊猫自然笔记”主题自然教育活动;“大熊猫和它的朋友圈”博物研学活动;“小小讲解员”科普场馆服务日;关注幼儿成长“我不想吃竹子了”故事屋六一特别活动等主题项目。该系列主题项目覆盖全年龄段学生,共计开展15场活动,255名学生直接参与活动。

(3)园区主题公益活动
  1)环保主题科普活动
  熊猫基地2024年合计开展环保主题科普活动8大主题19场次、线上线下累计参与总人数31万人次。

  2)FUN寒假环保科普工坊
  2024年寒假期间,在园区内开展“FUN寒假”系列科普活动共计12场次,现场直接受众超过3000人次,发放各类科普宣传品1000余份,基地公众号、熊猫学院公众号、官方网站等自媒体平台在线阅读量5000余人次。

  3)FUN暑假 • 滚滚工坊环保科普系列活动
  2024年7月-8月,在大熊猫博物馆举办了“FUN暑假•滚滚工坊” 系列主题科普活动,活动共计开展6个主题11场,得到了公众的积极支持和踊跃参与,受众约1100人次,发放各类科普宣传品约500份。

  4)熊猫龙门阵
  针对基地游客长期开展,在园区实景实况互动讲解,主题灵活多样:涵盖大熊猫成长、行为、繁育、丰容、营养等内容,同时不断挖掘公众喜闻乐见的科普主题,面对面与游客互动交流,提升游客的游园体验。2024年共计开展科普讲解150场,直接受众约6700人次。

2.“走出去”科普活动情况
(1)科普讲座进校园活动

  与文轩集团《看熊猫》杂志联动开展“大熊猫科普进校园”工作,共进2所学校开展两场活动,共计390人参与;进入成都师范附属小学、成都市蒙彼利埃小学等学校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受众小计约200人。

(2)科普研学课程进校园活动
  与成都市树德中学合作开展“熊猫世界”科普研学课程,课程以大熊猫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为切入点,共计6大主题,全年授课12次共计18学时,授课学生20人,由基地专职科普教员进校授课,系统传播科普知识,讲述我国保护濒危野生动物的动人故事,营造科普氛围,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及保护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助力“双减”。

(3)馆校合作深度研学项目
  1)探索出全新的深度研学——“青少年动物学家培养计划”项目。该活动联合成华区教育局主办,邀请了成都市熊猫路小学、成都市双水小学、成都市泡桐树小学的30余名同学参加。该项目通过前期邀请基地科学家进行基础课程培训,以及为期一个月的大熊猫日常行为观察和数据收集,最后形成课程报告,持续时间超2个月。

  2)完成基地与成都熊猫路小学研学科普专题项目,开展《小小讲解员训练营》、《大熊猫自然教育活动》等活动,直接参与人数80人。

(4)大熊猫国家公园周边学校和社区科普宣传活动
  2024年10月15-16日,熊猫基地在都江堰玉堂街道外江社区、石牛社区、都江堰市玉堂小学和熊猫谷园区开展了“公民环保十条 携手守护熊猫” 大熊猫国家公园环保主题科普宣教活动,包括环保知识科普展板、科普教员导览讲解、互动问答承诺、大熊猫科普知识讲座、公众分享传播、环保文创宣传品发放、线上平台科普宣传等环节与形式。此次活动得到了公众的积极支持和踊跃参与,线下直接受众约800人次,发放各类科普宣传品约600份。

(5)香港社区和中心小学科普讲座活动
  由香港中旅集团、民建联、中企协联合筹办,香港中旅社承办的“大熊猫户外嘉年华”于12月11日在尖沙咀文化中心广场盛大启幕。基地科普团队代表在开幕式当天开展《你不知道的大熊猫》主题科普讲座,并于12月12日至13日深入香港社区和中心小学开展5场科普讲堂巡讲活动,受众超过1500人次,受到了社区居民和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四)在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主题科普活动的情况
1.全国科技活动周开展情况
(1)“黑白的多彩世界——迁地保护大熊猫丰容科普互动展”主题科普活动

  2024年5月25日-6月1日为全国科技活动周,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熊猫基地在大熊猫博物馆举办了“黑白的多彩世界——迁地保护大熊猫丰容科普互动展”主题科普活动,包括科普知识漫画展览、学生创意设计手稿展示、科普教员讲解导览、丰容专家科普讲座、趣味主题手工互动、游客分享传播、环保文创宣传品发放、公众号科普宣传等线上线下环节与形式。活动直接受众约400人次,发放各类科普宣传品约200份,后期展览受众总计约160000人次。

(2)打造重点(国家)实验室开放系列活动
  重点(国家)实验室开放系列活动包含两大部分:大咖讲座《竹子与大熊猫营养》(含实验室开放活动),以及研学活动《探究大熊猫食用竹中的糖分实验》,50余名青少年参与到了活动中。专家的讲座内容经过编辑,刊登在熊猫基地官网平台,供线上更多感兴趣的公众学习、了解。

 

2.全国科普日主题活动情况
(1)全国科普日暨国际小熊猫日“棒棒哒的红色精灵”系列主题科普活动

  2024年9月13日—18日,熊猫基地分别在小熊猫2号活动场与大熊猫博物馆开展了全国科普日暨国际小熊猫日“棒棒哒的红色精灵”系列主题科普活动。面向现场游客及青少年学生开展,通过主题海报展示、科研专家讲座,主题科普讲解、科普观影、趣味互动游戏、环保互动分享、发放宣传品、自媒体宣推等环节与内容,系列活动共计开展8场次,得到了现场公众的积极支持和踊跃参与,线下直接受众共计约 1000 人次,发放各类科普宣传品约 650 份。该活动被评为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

 

(2)参加成都市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主题展览展示
  2024年9月11日—13日,2024年成都市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在东郊记忆·成都舞台举行,熊猫基地在主会场开展“探秘熊猫 科普之旅”主题展览,向公众展示熊猫基地设计制作的科普模型、科普文创及编著出版的科普图书、科普杂志等,公众通过翻阅科普图书、现场互动讲解、观看科普视频等丰富多样的“沉浸式”体验,正确认识到大熊猫等濒危野生动物的生存现状,激发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护意识、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全面提升。

 

3.其他重要主题日科普活动情况
(1)世界野生动植物日

  2024年3月3日是第11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熊猫基地围绕“连接人类与地球:探索野生动植物保护中的数字创新”主题,在园区内策划开展了“‘滚滚’出发,拼出和谐自然”主题科普活动。活动包含主题海报展示、科普知识讲解、文明参观宣传、普法视频播放、“滚滚”拼图小游戏、公众打卡分享、环保文创宣传品发放、公众号科普传播等环节,线下受众约 200 人次,发放各类科普宣传品约 200 份,线上阅读量约 1500 人次。

 

(2)爱鸟周
  2024年三月的第四周是四川省第四十三届爱鸟周,熊猫基地围绕“完善保护体系 护佑候鸟迁飞——拥抱自然  爱鸟护鸟”主题,策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大咖TALK·科普沙龙邀请熊猫基地鸟类专家阙品甲博士就“候鸟保护”开展科普讲座,线上和线下同步进行;“飞羽寻踪”趣味观鸟科普活动带领孩子们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探索鸟儿的奥秘。本次活动线下直接受众共计80余人次,科普讲座视频线上播放量超过18.5万人次,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00余份。活动内容在熊猫基地官方自媒体平台和ipanda熊猫频道同步推送。

 

(3)世界地球日
  在2024年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在园区开展了主题为“与滚滚联盟,‘塑’战‘塑’决!”的公益科普活动,该活动通过介绍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全球战”塑“等相关科普知识,分享日常生活环保行为,通过儿童手工塑料DIY创意制作及其优秀作品展演,加强公众环保”减塑“记忆,强化公众与大自然的情感联系,从而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此次公益科普活动现场直接受众共计1000余人次,发放各类科普宣传品100余份,基地公众号、官方网站等自媒体平台在线阅读量4000余人次。

 

(4)儿童节&世界环境日&全国低碳日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围绕“美丽中国 我是行动者”的主题,于5月31日在园区内开展了“国际儿童节暨世界环境日”科普活动。活动结合国际儿童节与世界环境日,将环保创意手工与圈养大熊猫丰容科普知识相结合,通过主题漫画展、科普知识讲解、大熊猫家园设计、公众合影分享、环保文创宣传品发放、公众号科普传播等寓教于乐环节,引导少年儿童对大熊猫栖息地保护与环保生活方式的思考,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实践,将美丽中国建设付诸行动,一起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本次活动线下直接受众共计200余人次,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60余份。

 

(5)世界动物日
  熊猫基地联合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ifaw)围绕“The world is their home too!(世界也是他们的家)”主题在大熊猫博物馆开展了“飞吧!鸟中王者”2024年世界动物日科普活动。本次活动依托IFAW原创科普漫画——《飞吧!鸟中王者》,以中国猛禽的保护与救助为主题内容,包括主题科普展览、播放科普视频、互动配对游戏、与猛禽比翼展、分享监控花絮、公众打卡合影、环保文创宣传品发放、公众号科普传播等内容与环节,旨在帮助公众增进对猛禽这种处于食物链上游的鸟类的了解,科普相关保护与救助常识,引导公众认识动物等自然资源的重要性,鼓励公众保护动物,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五)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等情况
1.公众预约平台及链接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门票预约平台:“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微信公众号,链接:https://sub6591331.c.jkxds.net/panda/index
  成都大熊猫博物馆门票预约平台:“成都大熊猫博物馆”微信公众号,链接:http://cdpandapw.museum-edu.cn/choose_date?stack-key=c0f37bcd
2.自主运营新媒体平台情况
  熊猫基地共自主运营了5个新媒体平台账号: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官方网站(主页链接:https://www.panda.org.cn/cn/)、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微信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OsaxqzDVXtEl_KcVkkOzYg)、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u/1798176285)、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视频号、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哔哩哔哩账号。
3.新媒体平台发布信息数量和总阅读量
  熊猫基地官方自媒体矩阵(官网、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微博、抖音、强国号)2024年全年发布各类宣推内容1690余条,浏览阅读量累计逾3亿次。
(六)动员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服务情况
  在2024年成都市科技活动周活动中,邀请熊猫基地科研专家姚英博士开展大咖科普讲座——《竹子与大熊猫营养》。在爱鸟周系列活动中,邀请熊猫基地鸟类专家阙品甲博士开展大咖TALK·科普沙龙——“候鸟保护”。在国际小熊猫日期间,邀请熊猫基地詹姆士(JAMES)研究员开展小熊猫主题科普活动。邀请四名专家分别为来自全国的学生开展繁育、生态、疾病等方面的主题科普讲座。
 

(七)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
1.年度科普经费投入情况

  熊猫基地2024年度科普经费投入为371.26万元,主要包括科普场馆建设、维护,科普设施开发,科普作品创作,科普活动开展等。基地科普经费来源包括政府拨款、自筹资金,已纳入单位年度预算,此外,基地还积极申请四川省科技厅、成都市科技局等科普经费支持。
2.专、兼职科普人员数量
  基地科普团队目前有31人,包含专职科普教员22人以及外籍环境教育专家1人。此外,基地组建了一支由基地科研人员及大学生科普志愿者构成的300余人的兼职科普队伍,主要从事科普讲解、科普活动辅助、场馆及园区服务等综合性科普服务工作。自2015年起科普志愿者团队成立以来,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并构建了完备的科普志愿者管理体系,常年保有200人以上的优秀中坚力量。

 

(八)科普图书及杂志出版情况
  2024年度,熊猫基地出版《熊猫世界》科普图书,首批次印刷2000册,该书以全球首座大熊猫主题互动体验博物馆——成都大熊猫博物馆的常设展览内容为基础,对应博物馆每个展厅进行了图书章节内容的梳理与延展,结合实体展览,系统介绍了大熊猫这一物种的演化历史、物种特点、文化影响等,是一座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纸上大熊猫博物馆”,荣获由中国出版协会少年儿童读物工作委员会和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天府书展2024年度桂冠童书“百强名单”。此外,基地还指导出版了四期《看熊猫》杂志,共采购了6万册用于大熊猫文化推广和宣传。

 

(九)科普荣誉奖励及宣传报道情况
1.荣获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科学技术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联合颁发的“典赞·科普中国”“年度科普人物”奖。


2.科普图书《你不知道的大熊猫》入选央视“2023年度品牌出版社好书大赏”并于4月28日在CCTV10《读书》栏目重点推介。

3.5月1日-7日CCTV12连续播出7集五四青年节特别节目《向上吧!青年》,其中5月6日专题讲述熊猫基地科普团队的青年们,利用多种形式为公众普及大熊猫知识,引导游客文明参观等做出的努力性工作。

4.熊猫基地研学项目“熊猫侦探1+1”在2024成德眉资“你好科学”科普科幻研学项目大赛决赛路演中荣获成都市科协颁发的“优秀研学项目”称号。

5.熊猫基地“黑白的多彩世界——迁地保护大熊猫丰容科普互动展”主题科普活动荣获成都市科协颁发的“科普熊猫·蓉遇2024”年度科普活动称号。

6.熊猫基地科普教员参加首届中动协动物园解说比赛,荣获“动物园解说之星TOP10”称号。

 

7.熊猫基地在首届中动协动物园解说比赛中,荣获“动物园最佳组织范例”奖。

 


二、特色工作
(1)线上专题科普节目

  熊猫基地联动合作媒体,整合传播资源,策划推出《大熊猫电刺激采精真相》专题科普节目,在央视网熊猫频道全平台播出,微博话题阅读量超过1.5亿次,总播放量500余万次,互动量6万次。

 

(2)国内大熊猫借展合作单位科普联动活动
  熊猫基地联动国内大熊猫借展合作单位开展科普活动,扩大科普受众面,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良好的大熊猫保护科普氛围。2月,联动22家动物园开展《熊猫圈er·滚滚新春科普汇》在线科普活动,各平台总阅读量近100万,总播放量110.8万,总互动量6.3万次。10月,联动25家动物园开展国际熊猫日——“萌主密探·壹零贰柒”主题科普活动,各联动单位线下直接受众近2万人次;线上总阅读量420万,视频总播放量370万,总互动量10.1万次。

 

 


三、问题不足
  基地在科普项目、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科普活动创新力度和开展形式需进一步加强,科普活动接待规模要继续提高,利用新媒体扩大科普传播影响力。
  针对该问题,熊猫基地将继续扩展活动形式,设计开发更丰富,各具趣味性的科普主题内容。同时总结以往活动经验,加大活动受众覆盖面,提升科普影响力。

四、工作建议
  希望各科普基地间能有更多交流合作的机会,加强合作联动,共建共享,扩大科普辐射面和影响力。

附件 

基地最新简介和开放时间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成立于1987年,现占地面积3.07平方公里,是世界著名的大熊猫迁地保护基地、科研繁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和文化旅游基地,2006年创建国家4A级景区,两度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奖“全球 500佳”。作为“大熊猫迁地保护生态示范工程”,以保护和繁育大熊猫、小熊猫等中国特有珍稀野生动物而闻名于世。
  2000年,熊猫基地率先引入先进的国际保护理念,在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系统最早设立了专职科普教育部门。多年来,基地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科普教育资源和人才优势,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科普教育项目,建成了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的以大熊猫为载体和纽带的科普教育基地,积极向海内外公众传播以大熊猫为代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先后获得“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国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学习强国科普基地”“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典赞·科普中国-2023年度科普人物”等荣誉称号。 
熊猫基地全年每天向公众游客开放(特殊情况闭园除外),具体开放时间如下:每年11月1日-次年2月28日(闰年2月29日):上午票入园时间:8:00-12:00;下午票入园时间:12:00-16:30, 17:30开始清园。每年3月1日-10月31日:上午票入园时间:7:30-12:00;下午票入时间:12:00-17:00, 18:00开始清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