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日本語
大熊猫科普知识
【熊猫知识】大熊猫生长发育
刚出生:初生熊猫幼仔体重仅是它母亲体重的千分之一,平均体重仅120克左右,最轻的为51克,最重的为225克。粉色的皮肤上长着白毛,眼睛和耳朵还没有发育完全,免疫系统的也还未发育完善。一到两周:肩带、四肢和耳朵渐渐变黑。一个月:长出黑白相间的毛,变得更像妈妈了。体重1~2公斤,还不能行走。六到八周:可以睁眼。三个月:可以慢慢的爬动了。半岁:可以自由行走,开始学吃竹子。一岁:开始长出恒牙。一岁半:离开母亲,独立生活。亚成年:一岁半到性成熟前为亚成年阶段,相当于人类的青少年时期。这一阶段大熊猫的食物从营养丰富
【熊猫知识】伴生动物
大熊猫的伴生动物有金丝猴,小熊猫,林麝、羚牛、血雉,红腹锦鸡等。这些珍贵动物基本上都与熊猫生活在同一环境中。从自然历史源源上来看,她们都是一百万到几百万年以前的古老动物。她们有着共同的辛酸经历,曾经受过冰川的袭击和严峻考验,然而她们都有效地借助于我国西南高山深谷的有利地形而幸存至今。她们通过长期共存,协调地共同生活于同一区域,但各自占有自己的空间,在营养上有分工,昼夜活动和季节上也参差协调,通过食物作为联系的纽带,组成一个较为稳定的动物群。尽管大熊猫与世无争,但在它的栖息领域里,还是有一些与它们为敌的动
【熊猫知识】外形特征
大熊猫体型肥硕似熊、丰腴富态,头圆尾短,头躯长1200~1800mm,尾长100~120mm。体重80~120kg,最重可达180kg,人工饲养的熊猫略重,一般雄性个体稍大于雌性。头部和身体毛色黑白相间分明,但黑非纯黑,白也不是纯白,而是黑中透褐,白中带黄。秦岭地区的个体偏大,体毛粗糙,腹毛略呈棕色色泽。岷山(尤以青川平武)则个体较小,体毛也较前者为细,腹毛棕色不明显,但凉山的个体并不偏小。黑白相间的外表,有利于隐蔽在密林的树上和积雪的地面而不易被天敌发现。相对锋利的爪和发达有力的前后肢,有利于大熊猫能
【熊猫知识】认识大熊猫
大熊猫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动物之一,它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属国际一级保护动物,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大熊猫属于:动物界(Animalia),脊索动物门(Chordata),哺乳动物纲(Mammalia),食肉目(Carnivora),熊科(Ursidae),大熊猫属(Ailuropo
【熊猫知识】大熊猫历史
说起大熊猫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迄今所发现的最古老大熊猫成员——始熊猫的化石出土于我国云南禄丰和元谋两地,地质年代约为800万年前中新世晚期。在长期严酷的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中,和它们同时代的很多动物都已灭绝,但大熊猫却是强者,处于优势,成为“活化石”保存到了今天。中国人对熊猫的认识由来已久,早在文字产生初期就记载了熊猫的各种称谓。《书经》称貔,《毛诗》称白羆(p),《峨眉山志》称貔貅,《兽经》称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称貘,等等。1869年3月,法国博物学家
点击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