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中国是一个垃圾生产大国,早在2004年中国就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垃圾制造大国。中国目前全国生活垃圾年产量为4亿吨左右,并以大约每年8%的速度递增,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到10%。塑料包装物和农膜导致的白色污染已蔓延中国各地。
我们在熊猫基地参观时产生的垃圾,尤其是一次性塑料垃圾(塑料袋、食品包装和吸管等),如果被随意丢弃后,并不会完全降解:混放露天堆放,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对大气产生不良影响;埋入地下,会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如果被大熊猫或其他动物误食,也会对它们的健康产生危害,甚至导致它们的死亡。
垃圾分类,不是为分类而分类,而是通过分类,减少垃圾处置量,减少占地面积,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后续垃圾处理过程中对水、土壤、大气等环境的污染,这才是垃圾分类的初衷。万事开头难,在对待如何处理越来越多的垃圾上面,从垃圾分类这个起点开始做起,实现垃圾减量和资源利用,最大限度的减少环境污染,事关每个人、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参与!
·生活垃圾分类
1)什么是生活垃圾分类?
生活垃圾分类是指按照“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目标,对单位和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或在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按照其成分、属性、利用价值、对环境的影响及现有处理方式、要求,进行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并进行分类处置、回收利用的过程。
2)为什么要进行生活垃圾分类?
l 无害化:生活垃圾的分类有利于生活垃圾无害化目标的实现。例如,将含氯的塑料作为可回收物分离出来,能够减少焚烧时产生的二噁英等有毒气体;将水银温度计、锂电池、废农药等有害垃圾分离出来,可以避免有害物质在处置前流入环境,对土、水源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l 减量化:垃圾中很多成分自然降解的时间很长(易拉罐80~100年,塑料100~200年),若直接填埋需长期占用大量土地。将玻璃、金属、塑料、纸类回收利用,厨余垃圾单独分类处理,可以大大减少通过现有垃圾主流处理方式(焚烧或填埋)处置的垃圾量。
l 资源化:从源头将生活垃圾中的“可回收物”分出来,可以最大限度促进各类可回收物循环利用,减少原材料用量。将“厨余垃圾”分出来,可以资源化利用其中的有机物和废弃油脂。将“有害垃圾”分出来,可以逐步建立闭合回收体系,提取重金属等有用物质。
·成都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标准
成都市生活垃圾实施四分类:有害垃圾、可回收物、餐厨垃圾、其他垃圾。
《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源头减量 绿色生活
1)绿色旅行
尽量乘坐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空气质量良好、道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倡选择步行、骑自行车等交通方式
外出住宿时候,自带可以重复使用的水杯、牙刷、毛巾、拖鞋等,尽量不使用酒店的一次性用品
在野外自然环境游玩时,带走一切带去的物品,绝不留下垃圾
不要随意生火,只在安全范围内用火
不干扰野生生物,严禁乱砍滥捕
不大声喧哗,不干扰当地居民的生活
遵守旅游景区管理规范,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进入自然保护区
选择环境友好的活动方式,例如徒步、写生、观鸟等
2)绿色购物
购买简易包装或无包装物品
购买可长期使用的物品,尽量不买一次性用品
随身携带环保袋购物,尽量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购买没有泥土、烂叶的蔬菜,支持净菜上市
3)绿色就餐
网上订餐或就餐过程中,尽量选择可重复使用的餐具,避免使用一次性餐盒、筷子、水杯等
尽量亲自制作,食用新鲜食物,例如三明治、沙拉等,减少罐头或其他包装好的饮食
倡导“光盘行动”,适当点餐、按需做饭,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4)绿色办公
使用可以更换笔芯的签字笔、圆珠笔等
节约使用纸张,尽量双面书写、打印
尽量运用互联网、局域网,推行无纸化办公
优先使用再生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