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能力培訓類專案
為了擴大保護教育影響面,我們定期都會開展培訓班,對學校教師、保護區工作人員、師範院校學生(未來教師)、國內其他動物園教育工作人員、志願者、大學環保社團核心成員等進行保護教育能力方面的培訓,讓他們也能在日常工作或生活中開展保護教育活動,這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我們的保護教育隊伍。
學校教師培訓:
我們在走進學校,針對學校教師和學生設計開展保護教育專案的同時,通過交流、座談、講座、培訓班、開發保護教育教材等形式,對幼稚園、小學、中學教師進行環境教育能力培訓,並提供後續技術支持,傳遞保護教育理念,增強教師開展保護教育的技能,讓保護教育成為學校日常教育的一部分。
保護區工作人員和教師培訓:
為了加強野外大熊貓和瀕危動物的保護工作,提高保護區工作人員和教師保護教育技能,我們對白水河自然保護區、龍溪虹口自然保護區、鞍子河自然保護區、千佛山自然保護區、甘肅裕河自然保護區、黑竹溝自然保護區等10多個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進行培訓,並提供課程和教學包,旨在讓保護區工作人員瞭解保護教育理念,提升保護教育的工作技能,並通過技術及資金支持他們在保護區周邊社區開展保護教育活動,提升當地居民環境保護意識,鼓勵保護行為,從而減少當地野生動物生存壓力。
動物園保護教育從業人員培訓:
中國動物園協會自2006年起,開辦了保護教育研修班,熊貓基地作為該培訓的創建者之一,每年派科普工作人員參與中國動物園協會保護教育培訓教材編寫,擔任培訓師,向國內其他動物園分享我們的經驗,同時每年派工作人員作為學員參加中國動物園保護教育研修班,提升了基地科普教育整體水準,鞏固熊貓基地在中國動物園系統保護教育的領先地位。
未來教師保護教育工作者培訓和保護教育教材開發:
為了填補縣、鄉一級學校保護教育的空白,進一步促進保護教育活動在學校和社區的開展, 由香港海洋公園和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金會資助,熊貓基地對四川師範大學學生舉辦保護教育能力培訓。希望通過此培訓,讓“未來的教師”瞭解保護教育,認識到其重要性,熱愛保護教育,並學習保護教育背景知識和技能,今後能夠把保護教育理念融入到教學中,影響更多的學生參與到環境保護行列中來。
動物福利•動物行為•動物情感培訓:
針對目前動物保護中普遍存在的且受爭議的動物福利問題,我們對中國動物園保護教育工作者、學校教師開展了動物福利、動物行為和動物情感的基本理論研討和培訓,瞭解動物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正確解讀動物行為,關注動物福利。
熊貓基地自然教育培訓(熊貓基地員工培訓)
為了讓熊貓基地員工,特別是與遊客有直接接觸的一線員工能瞭解自然教育,參與戶外教育活動,進一步親近自然,體驗自然,熊貓基地針對基地員工開展了一系列的自然教育培訓。
熊貓基地自然教育培訓(保護區工作人員、教師等培訓)
自然教育近年成了非正式教育的新熱點,為了讓保護區工作人員、教師、志願者等瞭解保護教育理念,進一步提升保護教育的工作技能,提升受眾的環境保護意識,鼓勵保護行為,成都熊貓基地組織舉辦了一系列針對保護區教師及工作人員保護教育培訓,並特邀國內外保護教育專家蒞臨現場進行了授課。
二、學校專案
青少年時期是形成保護道德觀的關鍵時期,我們針對中、小學、幼稚園在校園開展了眾多保護教育專案,如以水資源、動物保護、生物多樣性為主題的講座、選修課,環保興趣小組活動,將環境教育融入到日常課堂教學當中。
中小學保護教育選修課開發專案:
我們瞭解到,大多數城市中小學和部分鄉村中小學都要求開展選修課或者各種課外活動,以豐富學生們的課外生活,但很多教師也苦於缺乏相關教材,無法有效地利用這些課時系統地開展課外教學。由澳門特別行政區民政總署資助,熊貓基地開發保護教育選修課教程,學生活動手冊及配套活動材料、道具等,結合熊貓基地保護教育能力培訓,可以讓學校教師在沒有足夠經驗和背景知識的情況下也能著手輕鬆開展保護教育選修課,使其成為學校日常教學的一部分。
小熊貓移動課堂專案:
為了讓教育專案深入到幼稚園和中小學,針對公眾對小熊貓缺乏瞭解的現象,在英國切斯特動物園的支持下我們在成都市幼稚園和中小學開展了小熊貓移動課堂,以手偶劇、講故事、小遊戲等多種形式向學生介紹小熊貓,建立情感聯繫,傳達保護理念,激發他們的保護意識,並學會如何通過日常行為保護這些美麗的動物和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
青少年大熊貓保護教育講堂:
由成都市教育學會、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成都大熊貓公眾教育研究會合作,英國切斯特動物園和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會資助,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不同特點,開發了以大小熊貓等瀕危野生動物為主題的保護教育講堂。該專案在2016年“第三屆科技場館科學教育專案展評優秀獎”。
大熊貓移動博物館:
我們在成都市市區及近郊學校長期開展以“認識大熊貓 熱愛大熊貓 保護大熊貓”為主題的大熊貓移動科普展覽進校園的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包括:大熊貓科普知識展板展示,與大熊貓相關的科普道具展示(頭骨、手骨、幼崽、糞便)、科普教員現場解答疑與互動、現場免費發放大熊貓年曆海報等相關科普宣傳品。
三、展示類專案
為了讓遊客深入瞭解大熊貓等瀕危動物及其保護,我們除了在熊貓基地園區內建有大熊貓博物館、熊貓科學探秘館、熊貓醫院、熊貓廚房、大熊貓魅力劇場等常設科普展示場所,在園區各大小熊貓別墅設置了常設科普展示設施,也有針對性地設計開發了一系列主題臨展專案。
“熊貓亦藝術”——2017新春科普藝術文化展覽:
該科普展覽通過中外藝術家的大熊貓主題油畫、雕塑、攝影作品,各地珍藏的大熊貓祖先同時期化石,圈養飼育大熊貓的相關生活用品,大熊貓的科普知識展板等多種文化形式,向遊客展示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以及鼓勵遊客加入到保護大熊貓的行列中來。
《塞倫蓋蒂的奧德賽——365天野生動物攝影專題》主題攝影展
由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和塞倫蓋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主辦,埃塞俄比亞航空公司協辦的,野生動物攝影師、作家陳見星《塞倫蓋蒂的奧德賽——365天野生動物攝影專題》的個人攝影展。此次攝影展共展出了80餘張精彩的野生動物圖片,旨在向遊客展示人與自然,人與動物的和諧相處。
反對野生動物貿易展示專案:
為了促進大熊貓等瀕危動物的保護,讓公眾減少野生動物消費,從而減少野生動物的生存威脅,由英國切斯特動物園和香港海洋公園資助,我們設計了此專案,通過象、犀、熊、虎、龜、鯊六個目標物種的展板、故事和配套教育活動,讓公眾瞭解野生動物貿易及其危害,鼓勵公眾通過減少野生動物消費和來自野生動物棲息地的資源消費來保護大熊貓棲息地。
英國野生生物攝影年賽攝影展:
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開辦的英國野生生物攝影年賽攝影展,是由英國BBC《野生動物》雜誌與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聯合舉辦,全球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野生生物攝影比賽獲獎作品展覽。比賽的宗旨是鼓勵全世界的專業和業餘攝影師記錄大自然的奇觀和多樣性,並以此來強調自然的美及其重要性。
此外,還舉辦了野生翠鳥攝影展,大熊貓四調圖片展,這三十年圖片展等。
四、自然保護區專案
自然保護區周邊居民對當地自然資源依賴極大,隨著人口的增長,再加上旅遊業的發展,已經對當地野生動物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威脅。在對當地環境所面臨威脅和當地村民的環境意識進行基線調查以後,我們針對當地情況,對保護區工作人員和當地學校教師進行培訓,為當地學校編寫鄉土教材,開展環境教育課程,同時在社區開展環境保護推廣活動,鼓勵他們保護當地生態環境,以可持續方式生產、生活。
岷山地區保護教育專案:
1)岷山保護區環境教育和災後心理教育探索
在5.12地震後,我們邀請國際專業的心理專家,以喜劇、遊戲等方式,對災區兒童進行心理撫慰,其目的是增強孩子們自信,投入新一學期的學習生活中。並與保護區工作人員一起探討、制定了地震後保護教育的發展方向。
2)岷山環境教育現狀分析與需求評估
由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金會和世界自然基金(WWF)共同資助,開展岷山地區環境教育專案,包括:環境教育需求評估,環境教育培訓,後期專案跟進指導,評估。對岷山地區6個保護區進行了直接訪問,其他保護區以郵寄問卷的方式調查,並根據評估結果制定岷山地區保護教育培訓計畫。下圖為針對岷山地區工作人員及教師開展的培訓和開發的環境教育教材。
涼山地區保護教育專案:
1)環境教育教材開發
熊貓基地英國切斯特動物園合作,在涼山大熊貓棲息地周邊學校及社區開展保護教育專案。通過對保護區工作人員及學校教師開展保護教育培訓,與保護區和學校共同開展保護教育專案,編寫完成麻咪則自然保護區鄉土教材、黑竹溝自然保護區鄉土教材和環境教育培訓手冊。
2)保護教育志願者培訓及保護區環境教育夏令營
在北英格蘭動物協會-英國切斯特動物園的資助下,2012年至今,熊貓基地在多個涼山大熊貓自然保護區周邊學校開展暑期環境教育夏令營專案。此專案通過培訓大學生志願者,由志願者主導夏令營活動的形式開展,旨在通過環境教育活動的介入,增強孩子們熱愛家鄉、愛護環境和動植物資源的意識,並以學生帶動家長,家長影響社區的方式,提高保護區周邊社區居民的環保意識,從而降低人類活動對自然資源的破壞和影響。此專案一推出就受到了各保護區周邊學校的一致好評,並在2014年全國第二屆科技場館科學教育專案展評活動中獲得了一等獎以及最受教師歡迎獎。
自然保護區綠色旅遊行為宣導:
2015年,熊貓基地與四川龍溪—虹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四川鞍子河自然保護區合作,針對遊客在保護區周邊景區不文明及無序旅遊行為,以製作綠色旅遊主題展板、實地宣傳宣導、組織志願者環保服務、設計專題宣傳網頁、新媒體互動分享等形式,開展綠色旅遊宣導專案,鼓勵公眾文明旅遊,共同保護生態環境。
五、環保主題宣傳類
針對目前環境問題、熱門話題和環境保護相關的節日,充分利用各種教育時機,開展環境保護主題宣傳活動,如雉類保護科普宣傳、愛鳥周系列活動、做一個合格的寵物主人、亞洲龜危機、世界環境日、生物多樣性保護日、世界地球日、世界動物日、歡樂兒童節、科技活動周、科普活動月和全球61家機構同步開展的國際小熊貓日等主題宣傳活動。
六、志願者專案
成都熊貓基地自2015年起成立了專門的科普志願者團隊,致力於以大熊貓為載體的保護教育工作,主要從事科普講解、各類科普活動輔助、場館及園區輔助等綜合性科普服務工作,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科普志願者專案自2015年開展以來,通過“定期招募——專業培訓——考核上崗”的模式,隊伍不斷發展壯大。近年來,科普志願者專案進行了管理制度革新及軟硬體升級,進一步加強了團隊管理水準,提升了志願者的業務素質,培養出了一批朝氣蓬勃、專業過硬的優秀志願者。他們長期活躍在科普教育的第一線,現已成為成都熊貓基地保護教育事業不可或缺的生力軍。
七、教育旅遊類專案
針對不同遊客群體的獨特需求,我們設計了 “大熊貓研學實踐系列活動”、“大熊貓博物館探館活動”、“大熊貓講堂”、“大熊貓志願者體驗營”、“熊貓故事屋系列親子讀書會活動”、“自然教育活動”、“夏令營”、“校外實踐課堂”、“親子遊”等專案,針對一般遊客,我們還有“互動講解站”、“大熊貓魅力劇場”,以及融合國際先進展示理念的熊貓科學探秘館、大熊貓博物館等等,給廣大遊客提供更多瞭解大熊貓及其保護的途徑。其中“校外一日遊、親子遊”獲得了2012年“首屆科技場館科學教育專案展評一等獎”;“國際實習生”獲得2014年“第二屆科技場館科學教育專案展評三等獎”;“探秘熊貓——保護教育系列課程“獲得2018年“第四屆科技場館科學教育專案展評三等獎”;保護教育研學實踐活動——顯微鏡下的熊貓血”獲得2020年“第五屆科技場館科學教育專案展評二等獎”。
八、保護教育科研
保護教育近年來已經成為一項新的科學研究領域,是一門涉及到社會學、心理學、旅遊學等的綜合學科。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立項開展《公眾環境保護意識評估調查》, 並與美國伍斯特大學、丹佛大學合作開展《反對野生動物貿易公眾意識調查》、對熊貓基地眾教師保護教育能力培訓、環境教育課程開發、保護區夏令營等專案進行評估,研究結果將有助於指導今後保護教育工作的方向、思路,增進專案的有效性。
我單位完成了《大熊貓圈養機構宣傳教育標準》地方標準的起草,該標準於2021年1月1日正式發佈。該標準制定了以大熊貓為載體的科普宣傳的理念、目標、內容和要求。示範科普宣傳和科普教育的設計、開發、實施和管理,包括對大熊貓宣傳教育展示及設施的要求、對大熊貓宣傳教育專案的要求、對大熊貓宣傳工作的要求、對大熊貓宣傳教育人員和教學方法的要求等。
九、其他保護教育途徑
除了這些可以實際參與的專案,針對沒有無法親自前來熊貓基地的遊客,網站和各種出版物也是一個重要的瞭解途徑。熊貓基地一直以來非常重視新媒體建設,網站點擊量、微博粉絲量和閱讀量一直居同類網站前列。《大熊貓》雜誌(現已更名為《看熊貓》雜誌)、各種保護教育教材、科普讀物、音像製品也廣受歡迎。